《上海市兒童家庭安全教育調查》發布
近六成家長缺乏兒童安全教育知識
本報記者丁秀偉 發自上海 近年來,兒童意外傷害事故層出不窮,觸目驚心。兒童家庭內的安全教育這一環節比較薄弱。日前,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在其30周年紀念研討會上發布的《上海市兒童家庭安全教育調查》顯示,上海家長普遍缺乏兒童安全教育知識,63.5%的家長表示“自身知識儲備太少”,58.1%的家長認為自己“缺乏安全方面的專業知識”,42.3%的家長表示“想要學習卻找不到合適的教材或培訓機構”。
據悉,為了了解上海市兒童家庭內的安全教育現狀、需求以及存在的問題,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與松江區婦聯合作,開展了0~12歲兒童家庭安全教育調查課題研究,選取了松江區8個街道640戶家庭為調查對象,有效問卷620份。
調查顯示,上海家長在兒童安全領域的知識獲得缺乏系統性,以零星積累為主;家長對兒童安全領域的關注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家長最為關心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被拐騙(走失)并非兒童最常出現險情狀況的問題,反而是家長容易忽視的兒童意外傷害,比如摔傷、墜落或骨折等最多;不管孩子年齡大小,家長普遍視兒童為缺乏自護能力的弱者,忽視了兒童自身的成長。
上海家長在兒童安全教育行動上的缺失還表現在,約40%的家長表示“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開展安全教育;僅半數的家長堅持“不管路程遠近,都要系安全帶(坐安全椅)”;三成家長極少關注食品的QS標志等;42.6%的家長放心10歲的孩子單獨在家(12歲以下的占66.6%),13.5%的家長放心10歲的孩子單獨外出(12歲以下的占29.8%)。
為此,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建議加大社會輿論導向,在提升家長對兒童安全教育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的同時,更應教育兒童對自身安全的責任意識。
當天的理論研討會主題是“科學育兒:理論·方法·實踐”,兒童保健、心理、教育、法律、社會學等各領域的專家參與研討。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院長桑標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官員陳雪鋒做了“有機教育與科學育兒”“關鍵期與科學育兒”以及“怎樣的教育才是兒童需要的”主題發言,分別從科學育兒的前沿和視野闡述了科學育兒的科研發展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深遠作用,對兒童成長、家庭幸福的重要意義。此外,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還匯報了2014年開展的課題成果,聚焦社會熱點與家庭需求,推進上海市0~3歲早期教育與養育指導以及家庭內兒童安全教育普及。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