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又稱“中國畫”,古時稱為丹青,我國傳統繪畫(區別于“西洋畫”)。主要指以毛筆、墨、國畫顏料等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其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場景的一中畫。
本中心開設國畫寫意花鳥基礎、國畫山水班等。
素描來自西方,隸屬于歐洲繪畫。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素描是由德國早期的民間木刻版畫發展而來的。這種早年流行于德國的民間繪畫類似于中國的作圓——起初只是一些出自民間作坊里的宗教題材的版畫,隨后在民間廣泛流傳——但那時并不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存在。直到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才發現了其獨特的表現魅力。在這一時期,意大利畫家馬薩丘、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人發明并運用了透視學、解剖學和構圖學原理,為素描表現的立體感和空間感提供了科學的依據,逐步完善了素描。從此,素描便作為一種近乎完美的繪畫形式在歐洲畫壇獨樹一幟。